这一次,“冰片”真的走向世界了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发现的宝贵药物。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所说,“传统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把现代科学和中医药相结合,在新药研发领域会有更大潜力”。但是中医药的现代化和走向世界面临许多障碍。国际医学界和科学界普遍认为中医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临床疗效主要来自于历史经验和医师个人的临床观察,而非严格的以安慰剂做对照、随机分组的双盲临床实验;此外,药物作用机制也不清楚。
风暴平台成都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依赖传统中医药宝库,尊重中医药的价值,把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在传统中药冰片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天然冰片,又被称为龙脑,在中医临床应用超过两千年,它的一个重要临床功效是“消肿止痛”。天然冰片为樟科植物龙脑樟树或称龙脑香树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其化学成份是(+)–borneol,属于小分子脂溶性萜类化合物。我国古代中医典籍对冰片外用治疗“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多有记载,2015年版中国药典也明确指出冰片具有“清热止痛”的作用。
尽管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冰片外用的确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但这些临床研究大多存在缺陷,例如没有实验对照组,或只有对疗效的简单描述而没有量化数据的统计分析。此外,冰片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不清楚。虽然有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细胞分子机制,但是现有实验数据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冰片的外用镇痛作用。针对外用冰片镇痛作用的临床人体实验和作用机理两个关键问题,中科院成都动物所和上海长征医院合作,首次开展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冰片临床研究(参加临床实验总人数达122人)。通过随机分组的以安慰剂组为对照的双盲临床实验,证明外用冰片对术后病人的伤口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临床实验数据还表明,冰片外用的镇痛效果与目前国外市场上常见的含非甾体抗炎药、辣椒素等成分的外用镇痛药的疗效相当,甚至更好。在明确了外用冰片的临床效果后,研究人员对其镇痛作用药理学机制展开了研究。通过对疼痛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分子靶点的广泛筛选以及它们与冰片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研究人员发现冰片能够直接激活外周感觉神经元上的一个叫TRPM8的蛋白。TRPM8是一类细胞膜离子通道,之前被认为是生物体能够感受“冷”的关键蛋白分子,因此又被称为“冷受体”,TRPM8的激活会导致部分外周神经元的兴奋和神经信号的传导。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TRPM8是迄今为止所知的哺乳动物体内对冰片最为敏感的分子靶点。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建立不同的小鼠疼痛模型,使用基因敲除、药理学阻断和疼痛行为学分析等实验方法证明外用冰片的镇痛作用主要通过激活TRPM8。进一步实验证据显示,冰片激活表达有TRPM8的外周神经元,引发神经放电,导致位于脊髓的一类叫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细胞膜蛋白分子被激活,最终使得疼痛神经信号传递被抑制,在主观感受上减轻疼痛,起到镇痛作用。此外,动物实验还表明,和同为TRPM8激动剂的薄荷醇相比,冰片镇痛作用更专一,刺激性更小。
这一研究通过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冰片的临床疗效,通过现代研究技术方法揭示其作用原理,对推动冰片这一古老中药的现代化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也表明,基于对传统中医药的价值的尊重,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于中医药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