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开展“中科院科学节暨第七届植物园+青年科学节”系列直播活动
11月5日至6日,时值“中科院科学节.2022暨第七届植物园+青年科学节”,版纳植物园聚焦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的充分融合,推出“民族与植物:以科学的视角解读民族植物文化”主题两场直播活动,直播通过中国新闻网、版纳植物园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宣传,线上累计超过140万人次观看和积极参与。
11月5日,以“漫游民族森林文化园 品味雨林植物文化盛宴“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在民族森林文化园内开展,通过凤尾竹下葫芦丝奏乐、贝叶棕树下刻写贝叶经、品尝草地傣宴等方式,漫游文学艺术植物区、民族宗教植物区、食用植物区、药用植物区以及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通过园区展示和走进民族植物学实验室,在许又凯研究员的解说中,围绕民族植物学核心主线:认知植物、利用植物、保护与管理植物,多角度体验哈尼族民族植物跳蚤草作为的产研一体化的可持续利用案例,理解民族植物文化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通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月6日,以“体验民族榕树文化 畅游榕-蜂互动乐园“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在榕树园内开展,通过漫游榕树园区,欣赏高榕、菩提树、钝叶榕等已形成“树包塔”“榕乐廊”“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生态景观;走近菩提树、高榕等傣族神树和佛树,解读其宗教植物文化内涵;通过实物展示木瓜榕、厚皮榕、突脉榕等榕属植物的可食用部分,体验民族榕树食用文化;在天然的榕树园科学课堂,聆听王刚研究员等青年科学家深入浅出的讲解榕树-榕小蜂多样性及协同进化的有趣故事,以及雨林奇观——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背后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科学节两场直播活动的顺利开展,旨在从科学、文化、园林景观等融合的视角,基于民族植物学、快速进化与保护等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通过互动对话、感官体验等多形式,引导线上公众足不出户,深度领略热带雨林民族森林文化的魅力内涵。通过民族植物文化体验与科学内涵相结合的沉浸式直播,旨在探索基于专类园的高质量研学旅行产品模式,激发更多线上线下受众对“人与植物”关系的重新思考,进而关注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
11.5日直播回放(中新网):
11.6日直播回放(中新网):
两场直播活动海报
直播活动邀请到版纳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展示民族植物学、榕-蜂协同进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直播活动中,展示雨林民族美食文化的多样性
直播活动中,展示雨林民族植物文化的多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