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植物所应邀在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发表关于植物与植物间通讯的综述文章
自然界中,植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常与其它的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植物与植物之间通过地上和地下部分产生的挥发物,以及利用根际分泌物进行互作已经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间可以通过吸器,这一个特殊的器官,进行物质与信号交流;此外,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也能够在地下连接不同的宿主植物的根,通过庞大的菌根网络在不同的宿主植物间传递信号。
风暴平台成都植物研究所植物与其它生物互作化学生态学攻关团队长期从事寄生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该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寄生植物菟丝子与寄主植物可以形成“菟丝子连接的植物微群体”的生态学概念,并以此为研究模型,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在菟丝子与寄主植物形成的微群体中,菟丝子能传递有生态学效应的抗虫系统性信号(Hettenhausen et al.,2017, PNAS;Zhuang et al., 2018, New Phytologist; Lei et al., 2021,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盐胁迫系统性信号(Li et al., 2020,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氮素营养缺乏诱导的系统性信号(Zhang et al., 2021, Plant Physiology)等。该研究团队还首次揭示菟丝子与寄主植物之间,以及菟丝子介导的不同寄主植物间,都存在大规模的蛋白质交流,某些蛋白质被转运后还保留了生物学功能(Liu et al., 2020, Molecular Plant),比如寄主植物的成花素FT蛋白被转运到菟丝子中,激活菟丝子的开花信号,从而诱导菟丝子开花(Shen et al. 2020, PNAS)。
该团队2022年受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的邀请,撰写了题为Between-Plant Signaling的综述文章。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寄生植物与寄主间,以及寄生植物连接的不同寄主间,通过吸器连接交换系统性信号、次生代谢产物、mRNA、microRNA、noncoding RNA以及蛋白质等分子的运输,及其生理生态意义。该综述还总结了近些年来丛枝菌根真菌介导的植物间通讯的研究进展,包括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宿主植物间传递抗虫、抗病等系统性信号和物质的运输。该综述文章为了解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新视角。
该综述最近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杂志上,吴建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申国境博士和张井雄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雷云霆博士和许宇星博士也参与了该项工作。该团队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274, 32100251, 32000179)、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和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73315, 2022M713224)的资助。
寄生植物菟丝子和丛枝菌根真菌介导的植物间通讯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