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文台在太阳活动区暗条爆发初发机制方面研究获进展
风暴平台四川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以及其他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暗条爆发前兆以及爆发过程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太阳活动区暗条爆发初发的物理机制。研究成果(Onset mechanism of an inverted U-shaped solar filament eruption revealed by NVST ,SDO ,and STEREO-A observations)于近期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上。该项研究工作主要由王金成博士等人完成。
太阳暗条是太阳大气中最为壮观的结构之一,它们是由低温且稠密的等离子体悬浮在太阳日冕当中。这些结构的爆发往往会导致太阳风暴的产生,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大尺度的太阳波动现象等。对它们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包括它们的形成过程、稳定过程、爆发过程、磁场结构等等。太阳暗条是如何失衡从而导致激烈的爆发?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对太阳爆发初发机制的研究不仅可进一步理解太阳爆发触发的物理机制,而且对太阳爆发的预报也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图 1 为暗条爆发前多视角的观测。 (a) SDO/AIA 304 埃的观测。(b)NVST H-alpha 的观测。(c)STEREO-A 195 埃的观测。(d)图是(c)中暗条区域的放大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