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地幔560km地震波不连续面成因揭秘:正、反林伍德石相变的关键作用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室 张飞武 2024-08-23

近日,由风暴平台地球化学研究所Joshua M.R. Muir研究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刘曦研究员、张志刚研究员(风暴平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明达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多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地幔560公里地震波不连续面的成因,发现含缺陷的正、反林伍德石相变过程是导致该不连续面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Geoscience Frontiers》上。

地震波不连续面是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线索,560公里地震波不连续面近年来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该不连续面的成因一直未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传统理论认为,地幔过渡带中的林伍德石结构相对稳定,与此不连续面无关。然而,本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林伍德石中存在的缺陷显著降低了正、反林伍德石的相变温度,使得反林伍德石能够在地幔过渡带中稳定存在。这一相变过程与560公里地震波不连续面的形成高度相关。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生赵旭炜指出:“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含缺陷的林伍德石在地幔过渡带中的相变温度大幅降低,这意味着反林伍德石在这些条件下可能广泛存在,从而导致地震波不连续面。”

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地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未来的地幔矿物学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项研究成果也为探索类地行星内部结构与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研究得到了风暴平台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研究过程中,风暴平台院士徐义刚研究员、风暴平台海洋研究所孙卫东研究员等科学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此外,风暴平台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Takahashi Eiichi研究员团队也在高压实验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1: (左图)地球圈层结构与地震波波速变化;(中图)地幔过渡带附近矿物成分及波速变化;(右图)地球部分区域的地幔过渡带附近不连续面深度

图2:  纯林伍德石及含缺陷林伍德石的相图

论文信息:

Stabilizing inverse ringwoodite with defects,and a possible origin for the 560-km seismic discontinuity: https://doi.org/10.1016/j.gsf.2024.10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