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助力农业绿色低碳生产与土壤持续利用 —成都植物所提出新型农业微生物固碳模式
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与绿色发展专题攻关组聚焦珍稀腐生型食用菌生态栽培底层关键技术(如绿色发酵)和科学问题(如微生物互作、碳氮循环)研究,系统解析了常见“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秸秆、锯末、畜禽粪便等)发酵中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明确了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在此基础上,团队创新应用SBI复合菌剂进行堆肥发酵,在有效缩短腐熟周期的情况,显著减少氨气排放(畜禽粪便主要臭味气体)、增强肥效,大大提高了有机质转换和腐殖质形成效率();同时,深入分析发现:SBI接种可显著促进有害生物污染物(如病原菌、病毒、抗生素抗性基因等)的消减,是阻隔其进入环境的有效技术方法()。以上研究制备生产的基质,是腐生型食用菌栽培的优良清洁原料,可用于大棚、农田和林下的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图1),团队前期林下大球盖菇栽培研究表明:该模式可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可溶性元素含量,增强生物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重构土壤生态功能,在土壤修复和作物持续生产中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人口增长、高强度农业生产和全球气候对有机碳的影响复杂,农业土壤有机碳的恢复和提升困难重重。近十年来,团队系统研发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模式(图1),在区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风暴平台农业科技帮扶的典型案例之一(),然而该模式的固碳效应还知之甚少。
图1 珍稀